買樓收租的替代方法(上)
若一個人不夠資金買樓,但又怕樓價上升的風險,其中一個對沖的方法就是購買房地產信託基金(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Fund,REIT),就能作為相關的替代品(當然無法完全對沖)。
即是說,無論是資金不足付首期買樓,又或是不想買樓但又想享受樓市的升幅,房託都能成為一個替代之選。
--房託是物業組合--
買入房託就如同買入一個物業組合,雖然所買的只佔一小部分,但卻能享受當中的升值潛力,以及當中所分派的租金收入。投資者可在股票市場上買入房託,如同買股票一樣,十分方便,不過在港上市的房託不多,只有約十隻,所以投資者選擇有限。
而房託跟股票不同的是,房託受《房地產基金守則》規限,規限房託要將除稅後淨收入的90%以上分派予單位持有人,保障了持有人的利息收入,同時限制了管理層主導的因素,將焦點集中於該物業組合的質素上。
至於物業的範圍則十分廣泛,可以是商場、寫字樓、停車場、工廈、酒店等各類型的物業,視乎該房託所投資的範疇,而就算是同一類別,也有質素之分。
除了本身物業的質素外,亦要分析其潛力,例如屋村商場一向是較低檔次的價值,估值只屬一般,但在翻新及居民消費力提升的前提下,潛力則不容忽視,而這就是投資者要分析的。所以,買房託與買樓一樣,同樣需要對當中的物業作出分析,甚至是實地考察。
而房託持有人持有房託後,就如同按比例持有了該物業組合,當這些物業收租後,大部分就會作股息般分派給持有人,如同買樓收租一樣,而當其中的物業升值時,該房託的價格亦會上升。
--買樓與房託之別--
雖然兩者有相類的地方,但當中亦有不少不同之處,其中一項就是自主性,自己買樓無論在決定權,以及管理方向都會由自己處理;反之,持有房託的小股東則缺乏話事權,只能依靠管理層的決策與管理。
當然兩者間沒有那一個較好,只視乎投資者自己的取向,例如對一個認為買樓是一件麻煩事的人來說,房託當然較優。
另外,由於近年政府的各種打擊樓市措施,令買賣物業的成本上升,同時限制多多,故此在買賣成本,以及流動性方面(如套現),房託則遠勝於自行買樓。
而房託另一個優勢,則是買到一些自己買不到的物業類別,例如要買入一個商場,一般人根本難以做到,若透過買入持有商場的房託,就能間接買入商場,享受當中的租金及價值成長。
不過房託相比起自行買樓,用途方面則遠不及,自行買樓除用作投資外,亦能用作自住,又或自行分割創富等,用途方面則較有彈性及有自主性。
至於兩者在風險上的分別,下次再講。
龔成課程【投資倍升股課程】:http://www.80shing.com/course.php